一枚enterprise产品设计师的不完全修炼体会

众所周知,从HCI专业毕业后有几种不同的工作环境选择,比如Startup、Big Corporate、Agency。很多同学好奇在enterprise环境中工作是怎么样的,和设计普通的面向用户的产品有什么不同,有什么不一样的挑战。这方面的信息确实也比较少,那么今天双双就来分享下她在IBM的工作体会,希望同学们能有收获。同时,也希望同在Enterprise环境里工作的设计师们说说你们的想法体会~

三年前,我作为设计师的签的第一份全职工作,是给互联网行业昔日的大象、今日体量依然很大的几万号员工的公司里设计企业级产品。如果我尝试一句话总结我们在做的产品,那就是:一款为企业用户提供的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做支撑的云端检索分析数据平台。

在这之前,尽管我在 CMU 受到的教育已经通过大大小小的 team projects 尽可能地为我积累实战经验为成为一枚用户体验设计师做准备,但显然,设计一个企业级软件和设计一个订餐 app、一个旅游网站遇到的挑战从各种角度来说都不一样。

关于企业产品的设计挑战本身展开可以讲很多,比如学习一个较难理解的领域、通过层层批准才能找到用户、设计周期的冗长、跨产品之间的一致性、政府严格的无障碍 (accessiblity) 要求等等。但推动懒癌患者的我写这篇文章的原因,是前段时间听了一个关于企业设计师进阶的 talk 感觉醍醐灌顶深以为然,所以我更想探讨下我作为企业级公司里设计师的心态成长和变化。

我的日常工作基本可以分成两部分:设计和开会。

设计的大部分时间是愉快的。刚开始的时候,作为一个初级设计师,我会比较适应被分配一个产品的一个功能进行改进:我会从做一些用户调研开始,然后整理 use case、画 storyboard、画设计草图、用 Axure 做可点击的原型、做用户调研测试、和视觉设计师一起敲定最后的设计、和程序员沟通把改进 push 进产品里。我在这些具体而微的工作里干的很起劲,也确实做到了在学校里学的 user-centered design - 处处把用户利益作为唯一的设计初衷,我认为这才对的起我的职位 - “用户”体验设计师。

设计的另一小部分时间,是在产品的初级阶段,需要在很多混乱和不确定因素中,在翻来覆去的讨论中寻找答案。在这个过程中,用户并不是唯一的讨论标准,还有技术上的限制、公司roadmap 上的要求等等。我花了很长时间适应这个过程。

在学校没有学会的是怎么开会。在我看来,那些几小时的all hands, planning meetings 是很 counter-productive 的事情,是些身处大公司的BS,有那时间,还不如继续做我的设计。所以我常常有一些腹诽:有的经理常常神龙见首不见尾,一天到晚就在电话里嘚吧嘚,她到底在干什么对产品做了什么贡献;今天有个两小时的 all hands meeting 好无聊,听新来的 VP 讲公司的战略变化,跟我有毛线关系;我靠,为什么我们辛苦设计了两个月的东西开个大会方向就都变了又得重头再来?为什么 PM 有时候做的决定并不是完全以用户利益为考量标准?

这些想法当然在我工作的两年多中逐渐发生变化,但是,直到前些日子才有了质的变化。我在 UXPin 组织的 Enterprise Virtual Summit,一个针对企业设计师的线上会议中听了 Ben Judy 的 talk: Mission-Based Experience Strategy,突然醍醐灌顶,非常有共鸣和帮助,对自己之前的想法推翻了很多,开始比较主动的去重新看公司的这些我以前比较排斥的东西,思考作为企业环境里的设计师应该如何成长。

一句话来说,作为一个设计师,从接到任务执行设计到去战略性地思考设计(from executional design work to strategic design work)是非常重要的,通常需要多年经验积累和修炼。

Ben 提出用户体验设计师有三层境界:产品(product),公司(company) 和目的(purpose)。大多数刚入门的设计师在“产品”境界,只想着“用户为核心”,比如用户需要什么样的体验,如何改善UI和交互来提高体验,不会考虑太多别的因素;然而到了更高一层的“公司”境界,设计师除了为“用户”设计,开始对整个公司的战略走向、产品为公司带来的价值、公司里不同团队的合作这些方面走心。注意这里是“走心”,就算所处职位还不能参与做决定,至少会开始有意识地观察思考;而最高境界“目的” - 设计师会思考:所做的每一件工作对我的未来的事业发展有什么推进?我的工作价值是什么?我的设计真正为他人带来的价值是什么?

Ben 的 talk 里比较详细地解释了每一个境界,和对于每一个境界开始思考的问题。建议有兴趣的同行们去听听,他有在个人网站上贴完整视频和压缩精华版本 ()。我认为不像很多 design conference 上听完没有什么收获的 fancy talks, 这个 talk 有对设计师直接的应用,那就是:用他提出的这些问题来判断自己在哪个境界,然后开始有意识地去观察思考下一个境界的问题,帮助自己修炼升级。

对我来说,我会开始留意公司的战略走向,尝试从公司利益的角度理解为什么做这样的决定,而不是不过大脑地接受;会开始关心在我们的产品链中其他产品在做什么、用了什么样的设计 pattern,对我现在设计的功能有什么潜在的影响或启发;会参与 backlog grooming meetings 的时候主动及时贡献想法,确保程序员、PM、QA知道设计的进度和方向。

其实这个“三境界模型”应该不止对企业级的产品设计师/用户体验设计师适用,应该对在互联网各种体量公司的设计师都有价值。只是在大公司的层级很多,很容易把自己变成一个螺丝钉,只忙于做眼前事,而不去抽离到一个比较高的角度思考做这件事情的意义、做这件事的不同 stakeholders 的不同角度。

与大家共勉。

标签: 双双专栏